2025 CIFF
2025年中国(天津)国际家具展览会
展会时间:2025年05月16日-19日 展会地址:天津 展会地址:国家会展中心(天津)
大陆改写面板业格局!台湾面板业未来何去何从?进入以下正文之前,先介绍几项专有名词。 LCD:中文为液晶显示器,为平面薄型的显示装置,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画素组成,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环境光源。 OLED:中文为有机发光二极管,又称有机电激发光显示、有机发光半导体,OLED具有自发旋光性、广视角、高对比、低耗电、高反应速率、全彩化及制程简单等优点。 AMOLED:中文为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,是一种显示器技术。其中OLED是描述薄膜显示技术的具体类型:有机电激发光显示;AM(主动矩阵体或称主动式矩阵体)是指背后的像素定址技术。目前AMOLED技术主要用于智能型手机,并继续朝低功耗、低成本、大尺寸方向发展。 QDOLED::D-OLED是属于OLED的一种,它不仅承袭了过去OLED面板的优点,同时相比传统OLED面板在某些地方又更佳的强大。QDOLED的优点包含拥有更好的荧幕画质与对比度、更快的荧幕反应时间和游戏表现,并且将量子点科技(QD)与OLED面板技术结合。 过去20年,中国显示面板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从大到强,改写了中国消费电子行业“缺屏”的历史。目前,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的供应端已占约70%的份额,并在OLED面板领域急起直追,已占全球OLED手机屏幕市场的半壁江山。 改写全球面板业格局 20年前,彩电产业从CRT时代向平板时代转变。作为平板时代的主要显示器件,液晶面板被日本、韩国、中国台湾的企业垄断供应,中国虽然是全球彩电生产大国,但是由于“缺屏”,每年要大量进口液晶面板。2010年,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460亿美元,仅次于集成电路、石油和铁矿石,位居中国进口额第四位。 怀揣产业报国的理念,中国显示面板龙头企业的创业者们矢志打破这一局面。2003年1月,京东方宣布以3.8亿美元收购韩国HYDIS,后者成为中国本土第一批液晶显示技术研发人员和工程师的“黄埔军校”。2003年到2005年,京东方招来的技术研发人员大多数都到韩国学习过,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成长为京东方的中坚力量。 2003年9月,京东方建设了北京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,这是其引进、消化和吸收半导体显示技术的第一步。到2009年,京东方在液晶显示领域已拥有2000多名专业工程师,并向高世代线扩张,当年4月在合肥开始建设6代线,8月又在北京动工8.5代线。 显示面板是一个高投入、高科技、高风险的产业。作为彩电龙头企业的TCL,不想再仰人鼻息、在面板采购上受制于人,2009年11月在深圳签约投资200多亿元、启动TCL华星8.5代线建设。人才短缺是当时最大掣肘,恰逢中国台湾面板业整合,群创兼并奇美,一些人才谋求出路,这对TCL华星来说无异于天降甘露。TCL华星依托此前TCL在液晶模组项目中积累的技术和管理人才,并积极从中国台湾、韩国吸纳人才,开启了自主建线之路。 TCL华星在自主建线的过程中,一边开发、一边建线,培养更多本土半导体显示技术和管理人才,深圳8.5代线达产当年即盈利,并于2013年在深圳上马第二条8.5线,同时开始在武汉布局中小尺寸面板项目。 眼看中国自主建设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崛起,韩国面板企业加快拓展OLED显示面板业务,“OLED将会替代LCD”的论调不时出现。中国显示面板企业一方面坚守液晶领域,坚信LCD在大尺寸显示领域还有很长的生命周期;另一方面也开始在OLED领域布局。 京东方2011年在鄂尔多斯开建5.5代OLED线,随后将柔性OLED的建设重心放到西南。2017年、2019年、2021年,京东方在成都、绵阳、重庆三条6代柔性OLED线量产,刚好匹配手机对OLED屏需求爆发的时间点。而维信诺2014年在昆山建成了5.5代OLED线,2018年在河北固安建成了6代柔性OLED线。TCL华星也在武汉布局6代柔性OLED项目。 当年,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集团旗下的HYDIS被称为“蛇吞象”,TCL在深圳自己上马华星8.5代线被称为“豪赌”。放在历史长河来看,它们敢于“冒险”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。受益于产能扩张与技术创新的“双轮”驱动,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后来居上。2015年,京东方在合肥投资400亿元开建10.5代线,主要生产60英寸以上的面板,这是全球首条10.5代线。2016年,TCL华星也投资465亿元,在深圳开建全球最高世代的11代线。 2010年,中国面板企业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还是后起之秀,到2020年已经与韩国面板巨头平起平坐,像TCL华星2020年收购了三星苏州8.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。更关键的是,中国液晶显示技术实现了自身的技术突破,如京东方2019年发布了BD Cell液晶显示屏,TCL华星2020年发布了Mini LED背光液晶显示屏,均可媲美OLED画质,且更具性价比。 LGD曾是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面板供应商,后来转向聚焦OLED面板,其倡导的OLED电视曾多年占据全球高端电视市场。但是由于大尺寸OLED面板缺乏投资,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速度慢于液晶面板,业界预计中国企业主导的Mini LED背光液晶电视2025年出货量将超过OLED电视,成为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的主角之一。 2024年9月,TCL华星签约以108亿元收购LGD广州8.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。这意味着,到2025年,韩国面板厂将全面退出液晶电视面板供应市场。而夏普在日本的10代液晶面板线因为亏损,已于今年8月底停产。群智咨询预计,京东方、TCL华星、惠科中国大陆三大液晶面板厂商2025年整体在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的份额将增至约72%。 打造产业链生态 中国显示面板企业在OLED领域也积极追赶。十年前,大约2015年前后,三星占据了全球OLED手机屏市场超过95%的份额,中国手机厂商很难拿到OLED屏,高端旗舰手机以搭载外资OLED屏作为卖点之一。十年后,这一局面也被彻底改变。 京东方的柔性OLED屏已经进入苹果手机屏幕供应链,今年华为新出的三折手机OLED折叠屏也主要由京东方供应。荣耀今年的折叠手机由维信诺、京东方、深天马供屏。TCL华星也为小米、MOTO等手机厂商的旗舰机型供应柔性OLED屏。随着国产OLED屏的技术进步,中国品牌的旗舰手机现在已逐步转向把国产OLED屏作为卖点之一。 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的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,全球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4.2亿片,同比增长50.1%。分地区看,2024年上半年,在全球OLED智能手机面板市场中,韩国地区的出货份额占49.3%,跌破五成;中国大陆出货份额占50.7%,同比增加10.1个百分点,超越五成。从厂商来看,三星、京东方、维信诺、TCL华星、深天马依次居前五位,三星仍居首位,但份额同比下滑7.8个百分点至43.8%。 第一财经记者2022年7月在探访深天马武汉6代柔性OLED面板生产线时曾了解到,该产线引进了国际先进设备,其中蒸镀设备等核心设备,是由日本和韩国企业联合开发的。所以,如果国产OLED面板要进一步扩大份额,在核心设备上的突破必不可少。当时,深天马的负责人表示,已经建设实验线,正在加速OLED面板的材料、设备国产化。 国产OLED产业目前在全球小尺寸OLED市场已经占据半壁江山,下一步将要攻克中大尺寸OLED面板,这离不开工艺、设备、材料的自主创新。因为韩国企业在OLED上的技术专利、生产工艺不会轻易传授,即使按韩国企业的方法做,也难以实现超越。 2023年5月,在广州举行的2023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上,维信诺发布了无金属掩膜版RGB自对位像素化技术,这在OLED生产工艺上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突破。 目前,全球OLED的生产工艺主要有LGD的白光OLED工艺、三星显示的RGB-OLED工艺,这些工艺都要用精密金属掩膜版,使OLED材料的损耗较高。维信诺2018年开始跟踪无金属掩膜版工艺,2022年取得突破。2024年9月,应用了该技术、投资550亿元的合肥国显8.6代OLED生产线开工,设计产能每月3.2万片玻璃基板,可以生产更大尺寸的OLED面板,覆盖平板、笔电、车载、显示器等多尺寸应用领域,而且生产效率可以更高。 三星显示去年已动工兴建8.6代OLED面板生产线,这是围绕中尺寸高附加值OLED面板生产的新一轮竞速赛。 2024年9月,京东方成都8.6代OLED生产线的厂房提前封顶,该生产线总投资630亿元,从开工到封顶仅用183天,设计产能每月3.2万片玻璃基板,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、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高端触控OLED显示屏。京东方和合肥国显的8.6代OLED生产线都采用了LTPO技术,将使OLED屏幕实现更低功耗和更长寿命。 而TCL华星也另辟蹊径,计划2024年下半年量产印刷OLED面板,将率先在IT、医疗领域应用,由于采用了喷墨打印的新工艺,预计其印刷OLED面板将比传统OLED面板的寿命更长、显示更清晰、色域更高。此前,TCL华星已展示过65英寸8K印刷OLED显示器,其印刷OLED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流程已经打通。 2023年面板景气无明显回温,友达及群创营收同比变化不大,各别成长0.5%及衰退5.4%。然时序进入2024年虽有大型运动赛事,但地缘政治风险仍高及中国大陆市场消费信心不足等不利因素仍在,故实际情况仍待观察。除此之外台面板厂近年来积极转型,转型过程中顺势将产线进行调整,淘汰老旧及效率不佳之厂房,将资源集中至高值化产品及非面板领域之布局,以提升经营绩效,本文除观察近来面板均价变动及台厂营收变化外,将盘点台面板厂近来关厂及产能调整之厂房及转型现况。 2024年虽有运动赛事刺激换机需求,但不确定因素仍在,景气回升幅度不高 回顾2023年,虽台面板厂营收衰退幅度未持续扩大,但欧洲、美洲及中国大陆等主要消费市场仍受制于总经问题,加上传统促销旺季618以及双11档期表现不如预期,面板景气亦无明显回温。展望2024年,虽市场针对奥运、欧洲杯及美洲杯等大型运动赛所带来之换机潮需求寄予厚望,然目前地缘政治风险、通膨及极端气候干扰等不利因素依旧牵制终端需求,故虽需求确可望较2023年改善,然推测仅回到过往常态季节性水平,与其期待面板市场之量变,随着AI议题及各型态变化面板之装置(如透明面板及卷轴式面板等)相继问世,不如期待质变所带来之获利状况回稳较有可能出现。 若以下图面板均价观察,TV面板均价由近期低点2022年9月份66.2美元/PCS,涨至近期高点2023年9月104.8美元/PCS,涨幅高达57%,但此次TV面板涨价主系品牌厂短期库存回补、急单及涨价预期心理下产生之策略性备货需求,以及面板厂持续控制产能利用率策略发酵所致,但来到2023年第三季TV面板需求减少,使TV面板均价2023年12月下跌至97.6美元/PCS,时序进入2024年,TV面板均价在中国大陆面板厂大幅减产,加上大型运动赛事刺激大尺寸电视需求之备货潮及库存回补支撑下,表现尚佳,TV面板均价2024年5月上涨至106.6美元/PCS。目前大型运动赛事刺激大尺寸电视需求之备货潮及库存回补已过,TV面板需求减弱,若面板厂产能利用率调控未修正,TV面板价均价恐有下跌的压力。 Monitor及PC/NB等IT面板的部分,分别自近期低点2023年1月45.8美元/PCS及2022年11月36.6美元/PCS,涨至2023年8月46.8美元/PCS及37.0美元/PCS,皆仅小幅成长2%及1%,涨价主系因品牌厂于2023年第二季及第三季初增加备货,使面板均价小幅上涨。但来到2023年第三季末终端需求仍不理想,面板报价亦由上涨转为持平甚至下跌,时序进入2024年,Monitor面板因品牌客户需求仍在,加上面板厂积极调控产能,2024年5月Monitor面板均价上涨至48.5美元/PCS,相较前次低点上涨9%。而PC/NB部分因品牌客户对未来终端需求的不确定性仍高,故无大幅度备货,PC/NB面板均价2024年5月为36.8美元/PCS,无明显涨跌。 Tablet面板均价自高点2021年6月26.9美元/PCS,持续下跌至2024年5月12.5美元/PCS,跌幅达-54%。但Tablet与TV、Monitor及PC/NB面板均价走势较不同,从高点回落后无反弹趋势,推测主系因通膨仍在,排挤消费性电子购买预算。相比TV、Monitor及PC/NB ,Tablet必要性较低,民众会延长产品之使用年限,延后采购新机,故平板需求无明显增加,使面板均价无明显涨势,甚至持续下跌。 从下表可知在营运面中,2023年虽高通膨仍在,但第二季起因面板终端库存去化进入尾声,各应用别面板除了Tablet仍维持最低点,其余应用别包含TV、Monitor及PC/NB面板均价皆有反弹趋势,加上2022年之低基期,使面板厂2023年营收及获利转衰情形已明显趋缓,友达及群创2023年营收分别为2,480亿元及2,117亿元,成长率由2022年的大幅衰退转为持平及小幅衰退5%,此外毛利率由0.6%及-3.1%回升至1.9%及1.5%,营益率由-9.7%及-14.2%回升至-8.9%及-8.8%。 时间来到了2024年第一季,因大型运动赛事、年中促销季提前备货使需求成长加上面板厂持续控制产能利用率,使TV及Monitor面板均价皆有小幅度成长,让友达及群创2024年第一季营收同比成长16.2%及10.4%至595亿元及505亿元,毛利率亦成长12.8及11.3个百分点至3.3%及4.2%,营益率成长13.5及12.6个百分点至-8.3%及-6.3%。但值得注意的是5月起备货潮及库存回补已过,营收成长幅度相较前四月有所收敛。 结语 虽2023年面板产业景气明显回温,但随终端库存调整,有零星库存回补之急单,加上基期较低,友达及群创营收分别成长0.5%及衰退5.4%,相较2022年皆衰退3成以上,改善许多。展望2024年,前5月因大型运动赛事、促销旺季提前备货需求,使友达及群创营收成长18.6%及9.0%,但随备货潮消退,成长动能有减缓趋势,下半年虽为传统旺季,然目前地缘政治风险、通膨及中国大陆市场消费信心不足等利空因素仍在,将压抑旺季需求,2024年景气仅小幅回温的机率高。 此外顺应着此次的面板景气下行,台面板厂除积极转型外,亦顺势关闭及调整产线,将资源集中于高附加价值之利基型面板及非面板领域之技术。如今台面板厂营收来源不在单靠面板,如群创董事长洪进扬说的「群创已经不只是一家面板制造商」,亦或是友达董事长彭双浪所说的「友达不再只是一家纯面板厂」。非面板领域之营收逐渐放大,后续可以持续关注友达及群创未来转型进度与成效。 |